有些水土不服的岩井俊二
媳妇听说有岩井俊二的新片上映很兴奋,而且还是一部全华班,就更期待了。我俩已经好久木有一起去影院看电影,当你有了两个孩子,就会明白为什么了。
岩井俊二也许是国内观众最熟悉的日本导演了,你也许没看过他的每一部作品,但说起《情书》、《四月物语》、《花与爱丽丝》,只要自诩喜欢看电影,怎么也看过一两部,他算是文艺青年的入门级教材。
二哥长得就文艺无比
很意外,这个很“日式”美学的导演,竟然选择拍一部华语电影,他访谈里说自己十年前就开始酝酿这个故事,还起了个超文艺的片名《你好,之华》。
在之前的《燕尾蝶》里,岩井俊二就加入了一些中国元素,比如许志安那个角色,还有固力果清唱了一首邓丽君的《南海姑娘》,但完全执导华语片这还是头一回。
说起来岩井俊二与中国也有些缘分,他妈妈就出生在大连,那个时代很多日本人都在中国出生,比如三船敏郎就生在俺们青岛,所以岩井俊二这次也把影片外景地放在大连。
我媳妇比较好奇日本导演怎么和中国演员沟通,我觉得这就是把陈可辛请来当监制的原因吧,毕竟中日文化在某些地方差的还是挺大,剧本也不是说逐字逐句翻译过来就行,二人是多年的老友,让陈可辛把把关,当个润滑剂。
如此文艺的阵容
提前看了一下剧情梗概,就算岩井俊二本人说这并不是另一部《情书》,但观众很难不往上面想,因为故事确实像,都是以书信贯穿,连英文片名都叫《Last Letter》。
电影一开头简直就是《情书》的翻版,大连的一户人家正在举行葬礼,还记得《情书》的开头吧,是男藤井去世三周年祭。
袁之华的姐姐袁之南去世了,这时正好收到一封初中毕业三十年同学会的请柬,之华就假装是姐姐去了,想把姐姐的死讯告诉同学,可能是过了太多年,同学们都没认出她并不是之南,而是之华。
从这里,剧情就开始出现问题,有一些挺别扭的转折,我下面说说这段戏。
之华的假冒有动机,因为她想去见见多年前暗恋的男同学,也就是秦昊扮演的尹川,但是呢我不明白这姐妹俩年纪明显是差着好几年,不可能同班甚至同届,那她混在一帮陌生师兄师姐中间,随便聊两句就很容易露馅。
接下来就更诡异了,尹川其实早已认出她并不是自己一直深爱的之南,但并没有拆穿,还主动加了微信,这里他就完全没有动机了。
尹川之后还发了一条消息说“这么多年我一直喜欢你”,既然知道不是之南,为什么还要发这句话呢?信息被之华的老公看到,妒火中烧,一气之下把手机摔碎,这才拐到了俩人必须以“书信”沟通。
这个叙事链条更像是强扭过来的,因为手写通信并不是个“必然的选择”,甚至不是次级选择,至少可以发发电邮的,我明白导演想表达一种“慢”格调,但这也得建立在大致合理的基础上。
关于身份认错,我想岩井俊二可能考虑过两人是双胞胎的设定,但那样的话就真是复刻《情书》了。
其后就是不断的闪回到少年时代,还是岩井俊二一贯用的处理手法,又是一场“错恋”,扮演之华与之南女儿的张子枫和邓恩熙同时也是年少时的他俩,连元素都像,都有“重感冒”。
演少年尹川的这小伙不错,选角非常符合人物,少年感十足。
闪回的部分有优点有缺点。
缺点是年代感不够,岩井俊二毕竟不太熟悉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北方,显得有些太过精致了。
我们看《情书》时是以旁观者的视角去看日本的生活场景,即使剧中人说了有口音的日语也听不出来,因为并没有日本生活经验为支撑,细节也天然会接受,有一种“陌生话”的魅力。但如果是在中国,我会不自觉的去判定它是不是真实,说服观众的难度会加大。
我举个例子,少年之华在把表白信递给尹川的时候,用的是一个颇具日本特色的动作,双手伸直恭敬递上,然后头深深低下,那个时代的中国女孩表白怎么会用这个动作呢?肯定是扔了信就跑啊!
优点就是电影感很好,岩井俊二在这方面一直是个高手,他对于镜头、光线、景别的运用非常专业细致,剪辑也舒服。我边看就边想,如果换成一个拙劣的导演,这个故事一定会被拍的惨不忍睹。
故事大致有两个主要推动力。
一就是之华的怀念,她之所以想去见尹川,是忘不掉那段单相思,以及追念姐姐,前半段的戏主要压在周迅身上。
迅哥无需担心,她是为大银幕而生的,同学会上的回头张望,泪眼婆娑的一瞬间就把人带入戏中,提名今年的金马女主,是常规发挥而已。
后半段是尹川的归来后的探访,秦昊主打,这时候问题就变得比较大了,几个人物的设定我搞不太清楚导演是什么意思,下面探讨一下。
先吐槽一下尹川的发型设计,一定非得这么遮头闭面的才能体现出作家气质嘛,我猜应该是带了头套,显得有点不自然。据秦昊自己说,尹川的原型就是岩井俊二自己,好吧,当我没说。
岩井俊二的风格虽然小清新,但总会带有一些悬疑色彩,这部也不例外,最大的谜是:“之南到底是个什么人”。她是学生会主席、上进的好女孩、对男女感情也不迟钝。
但最关键的一点导演没有讲明白:她为什么会跟异常爱自己的尹川分手而嫁给一个超级渣男呢,她到底是咋想的?
这不是一句“错过”可以解释的,我一开始以为最后的那封遗书会有答案,但是依然没有。
饰演渣男的是胡歌,我以为在他那里能找到答案,与尹川的对谈是个很好的揭秘时机。他酗酒、家暴之前都提到过,但就是不说为什么(只是他品行问题的话那这个人物就太扁平了),我很难想象之南那样的校花会离开尹川,爱上这么个在食堂打杂的小傻逼,还生了俩娃。
你要是说单单因为胡歌长得帅,那就更扯淡,之前渲染了那么多之南的美好性格,原来只是个外貌协会的?这种狗血爱情剧设定,一定不是岩井俊二的初衷。
还有就是之南的儿子,他离家出走以及情绪恍惚来的太过突然,只是因为给奶奶按摩的时候奶奶突发腰间盘突出,他就开始追问“人为什么会死”这种哲学问题?那个走在黑夜里的长镜头执行的不错,但游离于主叙事之外,力量就迸发不出来。
戏剧舞台上有个“契诃夫的枪”原则,说的是如果在故事里出现了一把枪,那它一定要在某个时候发射出子弹,否则就不要出现。《你好,之华》里出现了好几把“枪”,但到末尾也没有响。
片子里的演员都表现的较有水准,周迅与张子枫斗提名了金马表演奖。尤其要说一下的是谭卓,她出场了也就三分钟,但几个小动作非常传神,会演戏的举手投足就见功力。而且片子里只有她,说话带东北口音,其实和岩井俊二的风格并没有太犯冲啊。
电影的宣传语叫“愿你,活成最好的样子”,但我觉得好像没落实到这句话上,这片子我理解讲的是“人生的缺憾”,缺憾就是缺憾,它是生活的必经一环,也无关乎好坏。
片名起的很微妙,按照剧情来说更应该叫《你好,之南》,我理解的这个“之华”并不单单指周迅演的那个角色,而是有“之于年华”的意思,每个人的年华就是那样不完美不经意的向前流淌而已。
《你好,之华》以技巧来说是一部合格之作,岩井俊二是非常认真的导演,不至于和来中国“圈钱”挂上钩,虽然我指出了不少叙事缺陷,但看的时候并不烦,可能是因为我对他太熟悉了,没有理解障碍,特别是钢琴的BGM,我没查到是不是他自己写的,太岩井俊二了!
但叙事上的不流畅,对路人观众就不是那么友好了,我猜很多观众出了影院会有不少问号,拿不准导演的欲言又止想传达什么。
我个人给7分,岩井俊二的粉丝必看(我就是),但如果不怎么熟悉他,请谨慎购票。
电影让我想起苏文茂先生的一个单口相声《扔靴子》。
说是一年轻人租房,楼下住着位常常失眠的大爷,年轻人每晚回家,习惯性的脱下两只靴子,砸在地板上咣咣两声,总是把大爷吵醒,大爷于是就上去抗议。
一天年轻人晚归,还是下意识的扔,但在扔第二只的时候,想起大爷前几天的抗议,于是把靴子轻轻放下。
这可苦了楼下的大爷,他一直在等着第二只靴子落地,结果一宿没睡。
看完《你好,之华》,我就感觉自己是那个等第二只靴子落地的大爷,导演您倒铺了那么多人物和线索,倒是扔下来啊!
《电影最TOP》2019年原创年历已火热上架,淘宝里彩旗招展好评如潮,你还在等啥子?!
不明真相的同学戳此链接:年历来了
近期新片杂谈精选: